2008年11月20日

购书流水帐2008.11.20

中的精神——吴清源自传

新思维数学训练·计算3-4岁

新思维数学训练·形状与空间3-4岁

新思维数学训练·应用与解题3-4岁

新思维数学训练·数字3-4岁

苏轼选集

丧家狗:我读《论语》(修订版)(附赠附录)

明报·大家大讲堂

共计96.45元

2008年11月19日

让孩子着迷的77X2个经典科学游戏

给儿子演示了前面几个,刚刚4岁的儿子已经可以做插图中所示的那个在纸钞上面放硬币的那个游戏了,而且特别喜欢第3个吹雾的游戏。

我觉得游戏是孩子交流成长的最好方法,一是可以增进父母和孩子的感情,二是孩子掌握了这些游戏的玩法,和小伙伴们也更容易玩儿到一起去。很怀念自己小时候院里街坊等一帮伙伴在一起的那种童年,现在要想这样就要家长去创造条件了。至于能否让孩子增强科学兴趣,萌发学习意识。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是有无穷无尽的好奇心的,家长只要注意护持好就行了,适当引导,不要强求,不要太功利。

孩子喜欢书中的游戏,常指着封面和书中的游戏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然后就说我们一起做吧!尽管还没看完,我觉得已经得到了很多快乐,推荐。

购书流水帐2008.11.17

1、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陶渊明集,逯钦立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5月第一版,2008年5月北京第6次印刷

 

2、棋游九天,罗洗河自战解说,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2007年5月第2次印刷。

封底:“弈,自然之道也。

初时重技,其后重心。

思无所而心乃生,心知止而神欲行。

入至境处,内达安祥之境,外至和谐之处,

无迷茫。

生死之间,亦复如是。”

3、让孩子着迷的77X2个经典科学游戏 ,作者:(日本)后藤道夫   译者:施雯黛 王蕴洁,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

卓越(亚马逊中文),共计35元。

2008年11月18日

锵锵三人行

中文好的Podcast实在太少,不象CBS、BBC、NPR等节目,总能找到自己喜欢听的。找来找去,就这么发现了锵锵三人行。


原来在北京的时候,宿舍里初装有线,有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是午间的节目,吃饭的时候看。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开播的了,不知不觉就这么度过了北京这几年的时光。当初什么印象已经很模糊了,只是记住了那个主持人窦文涛。其实除了他说“锵锵三人行,广告之后见”的时候,根本不觉得他是主持人。后来好像还有些围绕他衍生的节目。当时年轻识浅,根本觉不出当时他为什么能这么火,只是觉得这么侃也行么?


后来看不到凤凰卫视了,生活匆匆忙忙,电视都极少看了,也就不太关注这个谈话节目了。


找到Podcast后,发现这个谈话类节目还在继续进行,不由感慨啊。十年了吧?有多少曾经风起云涌的栏目都没了啊,这个那个的选秀,还有吗?开心辞典、幸福啥的?还有吗?这个三人行就一把桌子,三把椅子,三个茶杯的栏目是怎么做到的呢?


还是人的因素啊!就像电脑一般,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软件。

肯定有个很好的策划班子,从选题到准备,功夫深。

话题开放有度,针对大陆受众,目标明确。这个很关键,那些话题放别的地方,例如香港台湾,根本没人关注。

主持人聪明,也可以说是狡猾吧。说老百姓的话,说实话,不拿捏。这个看着简单,做起来真难,准备功夫一定不少。当然,也少不了有引导嘉宾的技巧,那是其次的。


要想观众买账,不能光花里胡哨的天上飞,还要踏踏实实做脚下功夫。做人同理。

2008年11月13日

难得是不凑热闹

第一次看,旧文重读也颇有些意思。无非是心平气和的讲些寻常道理,但少些火气、燥气却是难得。
   
“真孙子”(山东日记)此文可当现代版儒林外史读。

Fw: 忧思录之九:国史三革命及其他 / 萧瀚

转载
 
来源:        新浪博客追远堂(http://blog.sina.com.cn/xhzyt)
 

From: 萧瀚
Sent: Thursday, November 13, 2008 3:40 PM
Subject: 忧思录之九:国史三革命及其他 / 萧瀚


Paul Gauguin. Haystacks in Brittany.

1890. Oil on canvas

忧思录之九:国史三革命及其他

萧瀚

1.中国数千年历史上只进行过三次革命。所谓革命,是指全局性的制度变革,无论是合乎人性还是扼杀人性的制度。

2.第一次是周公革命,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制度革命之一,创立封建制,至秦朝建立而终,这个制度给中国带来了辉煌的礼乐文明,是为封建革命或曰礼乐革命。

3.第二次是秦始皇创立的以郡县制为基本依托的中央集权帝制,这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一件大事,秦始皇之恶,罄竹难书,商鞅之恶与之同等,把商鞅列为历史伟人是吃错药了。后来在中央集权的帝制基础上的科举制大约还能算是恶中之善,然而它败坏了国人的精神。

4.第三次是孙中山、袁世凯创立的民国,许多人只把这好事算在孙中山头上,这是不公允的,创立民国主要功臣应该是孙中山和袁世凯两人,没有双方达成协议,辛亥革命只是一场不可能成功的小暴动而已,以袁世凯的力量,歼灭南方军并不难。

5.从长远历史来看,中国1949年至今的历史,是孙中山以来的革命的意外结果,只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的一个小小突兀,几只蚍蜉就想毁灭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想法是可笑的,这是中国文化凤凰涅磐过程中的最后黑暗。过了这段,应该是气朗天青的新纪元。

6.当代中国的统治并不是最黑暗的时代,"文革"才是最黑暗的时代。但是当代中国却是道德、人心最堕落的时代,而这正是变革的酵母,人们不会仅仅因为物质生活的极度匮乏而革命,却会因为正义与公平明显地荡然无存而变革,这样的变革时代已经临近,不公正才是社会的致乱之源。

7.在确立一个宪政框架稳定的分权与限权政府过程中,会有一个略带混乱的过渡期,这个过渡期有几大明显特征,一是执政党要有改革的诚意;二是执政党依然拥有强有力的中央权威;三是民间推动改革的努力能够至少不受到公权力的阻挠;四是公权力逐渐受到宪政原则约束,最初阶段应该是大众媒体所代表的舆论。

8.朱镕基的分税制改革,在制度改革的全局意义上看,是一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庸俗唯物主义的饮鸩止渴之方,不是福音而是祸端,它导致了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在缺乏制度制约前提下的分离倾向,这种分离倾向如果严重的话会导致公权力的地方化,给暴力分裂埋下种子。——当然也可能给未来的地方自治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是这样一来未来的前提就会更苛刻。

9.中央与地方的分税制改革,给地方经济带来了暂时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全面开花地在积累腐败与不公,同时因此而延缓了全面改革的步伐,它导致逐渐被削弱的中央权力在最需要改革的关头无法担当重任。

10.中国土地制度的党有制所隐喻的共惨党资源垄断现象,导致了腐败之源永无可能清除的同时,体制外力量也永远处于弱小地位,无法在各个方面形成有效的外力制衡,这种外力制衡不力与内力无制衡的权力结构,除了变本加厉地腐败下去直至灭亡,几乎没有别的可能。

11.上述权力机制会形成以地方派系为基层根基,以中央派系为上层领袖的寡头分赃政治,这种寡头分赃政治以保住权位和获取利益为最终结果——无论身陷其中者最初是否有改革的政治抱负。

12.解铃还需系铃人,中国的改革还需要共惨党内的人能够产生重要人物,毅然将共惨党劈成两半,甚至可能更多的公开派系,按照宪政原则角逐权力,按照宪政原则限制公权力,这才会是良性的宪政改革的起点。

13.一定程度上说,当代中国宪政改革需要一位或者一群"污点国父",即他们在共惨党的寡头分赃政治中不可能干净——如果干净了的话,很难保住他们的权位,因此既要求他们干净,又要求他们能够保住权位,这是不现实的。

14.人们总是希望一个品质高洁的政治家出来锐力改革,担当历史使命,然而在目前中共体制内要找出这样一个人基本上没有可能——伊要符合三个条件:居高位、廉洁、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在这个寡头分赃政治中,我认为基本上不可能找到这样的人。

15.如果除了廉洁之外,其他两个条件:居高位、有政治抱负都能够满足,而且还敢担当,这样的改革家我们要不要?我的看法是要,只要这样的人能够为了中国的民主宪政进行根本性的制度改革,只要他们把不义之财还给国家,一切既往不咎,同时也允许他们正常参与任何合法的政治活动。

16.如果依然抱着道德主义的立场呼吁未来的杰出政治家,那么这些政治家会被吓死在他们体制内,而良性的自力改革则永远不可能发生,直到这个制度被以最暴力的方式推翻——而接下来的可能会是军政统治、军阀混战、大规模内战,谁知道会是什么?

17.我敢断定,共惨党内一定会有无数高官愿意改革,但是他们在这个体制里获得的好处,他们一不愿意放弃,二他们会担心自己一旦失势遭到残酷清算,这种恐惧心理会把他们变成反对改革的人。只有对他们有一种制度性宽恕,才有可能使得他们也成为改革的同盟军。

18.民国建立的时候,清帝退位的条件是民国政府能够优待清王室,于是有《优待清室条例》,这是一个宪法性文件。可是冯玉祥这政治白痴滥施淫威,破坏该条例,将溥仪赶出紫禁城,这等于直接宣告民国政府是说话不算数的,其恶果一是损害了民国政府的国家信用,二导致了后来溥仪成为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如果民国政府信守诺言,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

19.宪政中国必将取代后极权中国,对于未来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共惨党及其高位官僚,我以为也应该采取类似《优待清室条例》这样的制度化宽恕方式,以换取和平变革。

20.从孙中山到现在已经差不多100年了,如果国人再不长脑子,只知道用虚幻的理想主义来对待政治,那政治智慧就没有半点长进——一个和平的宪政中国破土而出重要,还是计较贪官污吏重要?如果要不到一个冰清玉洁的政治家,就宁可让国家陷入万劫不复的动乱吗?要是连这笔帐都不会算的话,那我就无话可说了。

21.3000年中国历经三次革命,这第三次革命还在路上,我想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必悲观,中国的历史太悠长,改革之路不顺也显得悠长,这没什么奇怪的,如果我们看不到实现之日,至少我们的努力以及后人的努力会让未来的中国人看到它实现。

2008年11月13日於追遠堂

版权声明

本博客"忧思录"部分的各篇文字,朋友们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完整转载文字即可,包括写作日期与本版权声明,任何自作主张的编辑行为均将被视为侵权。

2008年11月5日

出乎意料的回答

妈妈用电动车带儿子时候,他总是愿意站在前踏板上,不愿坐在后座上。问他为什么呢?得到一个出乎意料的回答:做在后座上要妈妈抱,妈妈腰疼,不让妈妈抱。(3岁11月)